1.1 用户引流和拉新
用户运营体系搭建以后,我们就要开始实打实地进入到真正的“战斗”中了,用户拉新就是为你的产品带来新用户。带来新用户的引流手段和途径多种多样。带来新用户的引流手段和途径多种多样。例如,策划和制造一个具有传播性的话题和事件;投放广告;基于站内做个活动;通过自媒体传播;甚至做DM(直播邮寄广告),有时用户看了一张DM单就使用了你的产品。在拉新的层面上,一个运营可能会涉及以上各种用户引流手段中的一种或多种。
常规的引流手段有异业合作、线上和线下投放等。异业合作是基于双方的产品需求,互相推广对方的产品。这里重点要说说绑定注册。对于早期用户体量很小的产品,这是一个“抱大腿”的机会。事实上我们在很多互联网平台登录的时候,都开通了新浪微博、微信和QQ等第三方登录方式。
对于拉新用户的节奏已经定位清楚,下一步就是如何去找到并吸引这些用户。这需要做一番准备。我们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吸引到了第一批粉丝,即“内容”“互动”“服务”。首先,做好内容是公众号的根本,“内容为王”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大部分被人津津乐道的公众号都是内容吸引了用户,而绝对不是公司名称。
其次是互动。用户留言,要尽快回复。你策划了一个线上的活动,用户遇到问题,你却置之不理,也不回复,那么用户就会慢慢流失掉。要时刻记住,用户才是你的核心价值,没了用户,什么都没有。
最后是服务。用户运营的根本就是了解用户,取悦用户。运营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用户。记住一句话“用户是上帝”,你的服务要处处为用户着想,视解决用户的问题为一切。无论你的用户是几十人、几百人、几万人、几百万人,都要抱着切实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对待每个用户提出的问题。
1.2 用户转化
用户运营最重要的环节是每个阶段的用户转化。用户转化流程包括的步骤有:从站外曝光到用户通过站外广告到达落地页(也叫陆页),从用户到达到用户初步注册,从用户初步注册到用户完善信息(手机、身份和其他相关信息),从用户完善信息到用户最终为产品带来最直接的价值。
同样一个产品,不同消费者在同一环境下的选择不会一样;同样一个产品,相同消费者在不同环境下的选择也会不一样。用户运营中用户转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做用户运营的时候还要注意,在合适的场景,对合适的人说合适的话。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出现了问题并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解决的。用户每一步的转化都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运营者的运营能力。
1.3 用户要“哄”
从0个用户增长到10000个用户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但如果用户群体一旦积累到了一定的体量,则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用户量的增长将会变得更加容易,直至到达增长的“天花板”。
如何把用户注册之后的用户运营做好?首先来普及一个知识,即“登门槛”效应。对于它的解释我们可以理解为,用户一旦接受了某个小的请求时,就会增加同意你接下来请求的几率。用户这么做是潜意识的,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让自己的选择前后平衡,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
因此,用户每接受一个小的请求,就会为接受运营人员最终策略的棋局增加一个筹码。这种现象,就像“登门槛”一样,要一步一步,一个一个台阶登上去,这样最终走向终点。
正如“登门槛”效应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一样,人们直接去完成一个艰难的目标也许不会成功,但是如果将目标分割,一步一步去完成,最终就有可能啃完这个“硬骨头”。只要善于观察和运用,“登门槛”效应就可以发挥出其所蕴含的力量。
1.4 用户促活
在用户真正完成注册并转化以后,接下来的运营就是如何让用户能够时不时地想起使用或者购买产品。
产品上线引流以后,经过了用户注册和转化,接下来就是让用户如何进一步为产品做出贡献。
在用户“促活”这个阶段,要将产品的更新频率、内容的更新频率活动的频率固定下来,让用户形成“生物钟”,在固定的时间不用去通知用户,他们自己就会查看和使用产品。
1.5 用户的留与失
没有哪一款产品可以永远留住用户。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多地留住用户,降低用户的流失率。用户的“留与失”也反映了用户运营或者产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前预防,做好预案,让用户“活”起来很重要。
对于用户留存问题,要反向地想想用户为什么会流失?只有减少流失才谈得上留存。定义用户流失,要从自身产品的数据去分析,来评定什么样的用户流失的可能性比较大。对于不同产品,其评定的标准也不一样。
对于UGC产品(指用户原创内容)来说,也许用户一周不登录,就已经预警这个用户可能会流失,就要通过一些防止用户流失的方法去留住用户;用户一个月不登录,也许就要采取用户召回的手段。而有些平台,也许用户半年甚至一年不用其产品才算流失。
1.6 用户流失模型
所谓用户流失模型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定义用户流失的标准是什么;
二是流失用户的行为特征是什么;
三是流失用户的身份特征是什么。
户流失模型建立的本意,是让运营者根据流失用户的行为特征和身份特征进行用户分类,这样可以很快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快速找到流失率最大人群的属性。用户流失模型的建立没有标准,因人而异,因产品而异。因此,建议所有运营人员要有一套自己的用户流失模型,将其作为运营工具来提升工作效率。
1.7 用户召回
就算你做了万无一失的准备,最终用户还是有可能会流失,而且有时候流失率完全超出你的预料。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你的产品目前解决不了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用户没有找到正确地使用产品的路径。
用户召回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7.1 站内信
任何一个有账户中心的互联网产品都会有一个消息提醒(站内信)功能。这个功能一来是方便用户间的互动,二来是可以发送一些系统消息和活动信息。下面分析使用站内信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零成本。目前来看这是站内信最值得做用户召回的因素。
缺点:对于流失的用户,很少能看到站内信。
1.7.2 短信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短信验证码的出现使得互联网产品都离不开手机绑定,因此手机号就成为每个用户注册的必备要素之一。使用短信也有如下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直接,到达率高。用户更换手机号的频率低,手机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使用频率极高。
缺点:成本较高,需要付费给运营商。
1.7.3 电子邮件营销
电子邮件营销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营销手段。早期互联网的用户都能够熟练使用邮箱。互联网在注册时邮箱被作为重要的注册验证方式。因此用户注册的时候平台就获得了他们的注册邮箱,所以可以定向对用户进行EDM召回。EDM有如下优点和缺点。
优点:发送量大,成本低,一天可以群发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封邮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群发。
缺点:打开率低。国内用户并没有很好地形成使用电子邮件交流的习惯。
1.7.4 电话
电话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用户沟通方式。它能够通过语音与用户进行交流。电话交流也存在以下优缺点。
优点:沟通效率高,能够第一时间区分用户质量。
缺点:成本高。这个成本不仅是指通话费,还有人工方面的成本。
1.7.5 用户端推送
通过App用户端的主动推送,让用户接收到的不是短信信息提醒,而是系统信息提醒。这种信息能引起用户的重视程度会比短信高一些。使用用户端也存在以下优缺点。
优点:成本低,到达率高,提醒方式特殊。
缺点:打开率低,容易被用户直接清除。
1.7.6 精准广告
互联网广告发展迅速,很多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精准广告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出现。精准广告包含的样式很多,我们经常看到的图片、Flash动画和视频等都有可能是利用精准广告技术推送的。
优点:投放的人群属性精准度较高;媒体投放精准度较高;展示形式丰富。
缺点:成本高、行业较乱。
用户运营人员对用户召回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让用户看到召回信息,还要考虑让用户在什么场景下看到,从而根据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用户分类,策划不同的内容尽可能地召回用户。
1.7.7 用户分级召回策略
假设对用户进行了分级处理,分为了A(近三个月有形成交易的用户)、B(一年内有形成交易的用户)、C(通过活动注册的用户)、D(注册没有形成交易的用户)四级用户。
根据不同的用户可以制定不同的文案内容。不同的平台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对用户的分级维度做得更加详细。
用户运营人员只要掌握本章介绍的关于用户召回的几个要点,并应用于实际的用户召回工作,相信效果会随着你的长期坚持而呈线性增长。很多运营人员认为用户召回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这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很好地掌握其要点造成的。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正确的方法,好的效果才能显现出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57334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fajihao.com/i/298.html